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古意 南宋 · 李吕
 押尤韵
鸱鸮嘲凤凰,飞鸣竞啾啾。
凤兮问彼鸮,见憎何因由。
我居在丹穴,下瑞暂来游。
梧桐与竹实,食息无外求。
尔本挟妖怪,隐身向阴幽。
所至兴祸事,觜爪藏戈矛。
昼伏作鼠态,白日照可羞。
臭腐适其愿,恶类自与俦。
志尚素不同,何殊风马牛
嗟予月旦评,岂论汝劣优。
汝道自取薄,安得妄怨尤。
自古盗憎主,何异鸱辈流。
有如夫子圣,武叔非宿仇。
臧仓沮孟氏,岂为鲁君谋
但当砺风节,汝自曲如钩
论孟僖子属说与何忌师事孔子 南宋 · 赵与可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九、同治《庐陵县志》卷五一
僖子昭公于楚而归,以不能相礼而病,而讲学之,苟能礼者则从之。
而其属纩之言,独拳拳使其子说与何忌师事吾夫子,其言曰:「将有达者曰孔某」。
僖子何以能知之也?
斯亦甚奇矣。
七十二国之君大夫不能知吾夫子,而一孟僖子能知之,僖子之见亦绝人远矣。
僖子之所以知吾夫子者,以其圣人之后,而其祖孔父嘉有死难之忠,弗父何有让国之贤,正考父有三命益共之美,故引臧孙纥之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然意其于圣人之仪刑气象,必有得于目击之际者,非徒以其世考之也。
其后孟僖子、南宫敬叔师事仲尼,虽未见其为圣人门之高弟,而春秋之末,孔子所谓三桓之子孙微矣者,盖三家子孙非复旧比。
而又传百馀年为战国孟子鲁公孟孙之后,卓然为圣人之亚,千万世之下,至今传之曰孔孟。
孟氏之子孙乃有甚不微者,而其斯文一脉,实自孟僖子始。
愚每读书至此,见得人家祖父苟知尊圣贤,乡儒学,其子孙未有不食其报,而报之光明盛大,未有如孟僖子者。
异时为人祖父,知以诗书教子孙,亦不过利其可以擢科第,取富贵,买田宅,雄乡里而已,岂谓其子孙可以为圣贤哉?
自科举废,儒效迂,为人祖父者已视书册为不切,况其子孙哉?
吾于是乎有感。
然又有一说。
契教民,稷养民,有大功德于唐虞之世,故稷、契之子孙皆有天下。
天以为是未足以偿稷、契之功德也。
商之后而生一夫子,犹契之泽也;
周之后而生孟子,犹稷之泽也。
天理之不爽如此,今之为人祖父者,不敢望其家家而稷、契,其平日处心积虑,当有一日之积累以遗其子孙否乎?
固宜其无子孙为圣贤之望也。
吾于是乎有感,抑天时人事之不齐,又有可为永慨者。
孟子之生距孔子百有馀岁耳,当孔子时,有力而可以行夫子之道者惟三家,而堕三都之役,叔孙则堕郈矣,季氏则堕费矣,而孟氏之成,乃独以公敛处父一言而卒不肯堕。
春秋》定公十年,再书「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十二年,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公围成,公至自围成」。
叔孙州仇即叔孙武叔也,仲孙何忌孟懿子也。
仲尼武叔,尚甘心于堕郈,而师事仲尼懿子,乃崛强于堕成,谓之何哉?
孟懿子亦既与于堕郈、堕费之役矣,堕他人之邑则欣然而从之,堕己之邑则有难色,平日之所学于圣门者果如是乎?
心之不同,事之难料有如此者。
使孟子生乎百年之前,得与夫子同时,以夫子之圣,辅之以孟子之贤,而因三家之力,虽挽东周西周可也,何至蹙春秋而战国也哉?
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自伤之辞也。
吾于是乎有感。
释疑 唐 · 元行冲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
客问主人曰。小戴之学。
行之已久。康成铨注。
见列学官。传闻魏公。
乃有刊易。又承制旨。
造疏将颁。未悉二经。
孰为优劣。主人荅曰。
小戴之礼。行于汉末。
马融注之。时所未睹。
卢植分合。二十九篇。
而为说解。代不传习。
郑絪子干。师于季长
属党锢狱起。师门道丧。
康成于窜伏之中。理纷拿之典。
志存探究。靡所咨谋。
而犹缉述忘疲。闻义能徙。
具于郑志。向有百科。
章句之徒。曾不窥览。
犹遵覆辙。颇类刻舟。
王肃因之。重兹开释。
或多改駮。仍按本篇。
又郑学之徒。有孙炎者。
虽扶元义。乃易前编。
自后条例支分。箴石閒起。
马胄增革。向踰百篇。
叶遵删修。仅全十二。
魏公病偫言之错杂。䌷众说之精深。
经文不同。未敢刊正。
注理睽误。宁不芟砻。
成毕上闻。太宗嘉赏。
赉缣千匹。录赐储藩。
将期颁宣。未有疏义。
圣皇纂业。耽古崇儒。
高曾规矩。宜所修袭。
乃制昏愚。甄分旧义。
其有注遗往说。理变新文。
务加搜穷。积稔方毕。
具录呈进。敕付偫儒。
庶能斟详。以课疏密。
岂悟章句之士。坚持昔言。
特嫌知新。欲仍旧贯。
沉疑多月。摈压不申。
优劣短长。定于通识。
手成口荅。安敢铨量。
客曰。当局称迷。
傍观见审。累朝铨定。
故是周详。何所为疑。
不为申列。荅曰。
是何言欤。谈岂容易。
孔安国中书。会巫蛊事。
经籍道息。族兄臧与之书曰。
相如常忿俗儒。淫词冒义。
欲拨乱反正。而未能果。
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
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众非难正。自古而然。
诚恐此道未申。而以独智为议也。
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一矣。
汉有孔季产者。专于古学。
有孔扶者。随俗浮沈。
扶谓产云。今朝廷皆为章句内学。
而君独修古义。修古义。
则非章句内学。非章句内学。
则危身之道也。独善不容于代。
必将贻患祸乎。则知变易章句。
其难二矣。刘歆以通书属文。
待诏官署。见左氏传而大好之。
后蒙亲近。欲建斯业。
哀帝欣纳。令其讨论。
各迁延推辞。不肯置对。
刘歆移书责让。其言甚切。
博士等。皆忿恨之。
名儒龚胜。时为光禄
此议。乃乞骸骨。
司空师丹。因大发怒。
改乱前志。非毁先朝所立。
帝曰。此广道术。
何为毁耶。由是犯忤大臣。
惧诛求出。为河南太守
宗室不典三河。又徙五原太守
以君实之著名好学。公仲之深博守道。
犹迫同门朋党之议。卒令子骏负谤于时。
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三矣。
子雍规元数十百件。守郑学者。
时有中郎马昭。上书以为缪。
诏王学之辈。占荅以闻。
又遣博士张融。案经论诘。
登召集。分别推处。
理之是非。具呈證论。
王肃酬对。疲于岁时。
则知变易章句。其难四矣。
卜商疑圣。纳诮于曾舆。
木赐近贤。贻嗤武叔
自此之后。唯推郑公王粲称伊洛巳东。
淮汉之北。一人而已。
莫不宗焉。咸云先儒多阙。
郑氏道备。窃嗟怪。
因求其学。得尚书注。
退而思之。以尽其意。
意皆尽矣。所疑之者。
犹未喻焉。凡有两卷。
列于其集。又王肃郑六十八条。
张融覈之。将定臧否。
称元注泉深广博。两汉四百馀年。
未有伟于元者。然二郊之祭。
殊天之祀。此元误也。
其如皇天祖所自出之帝。亦元虑之失也。
服虔释传。未免差违。
后代言之。思宏圣意。
非谓扬巳之善。掩人之名也。
何者。君子用心。
愿闻其过。故仲尼曰。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是也。而专门之徒。
恕已及物。或攻先师之误。
如闻父母之名。将谓亡者之德言
而见压于重壤也。故王邵史论曰。
魏晋浮华。古道夷替。
王肃杜预。更开门户。
历载三百。士大夫耻为章句。
唯草野生以专经自许。不能究览异义。
择从其善。徒欲父康成
子慎。宁道孔圣误。
讳闻郑服非。然于郑服甚愦愦。
郑服之外皆雠也。则知变易章句。
其难五也。伏以安国尚书
刘歆左传。悉遭摈于曩叶。
见重于来今。故知二人之鉴。
高于汉廷远矣。孔季产云。
物极则变。比及百年外。
当有明直君子。恨不与吾同代者。
于戏。道之行废。
必有其时者欤。仆非专经。
䍐习章句。高名不著。
易受轻诬。顷者修撰。
殆淹年月。赖诸贤辈能左右之。
免致愆尤。仍叨赏赉。
内省昏朽。其荣巳多。
何遽持一巳之区区。抗偫情之噂。
舍勿矜之美。成自我之私。
触近名之诫。兴犯众之祸。
一举四失。中材不为。
是用韬声。甘此沈默也。
三原李少府 初唐 · 崔融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
仆去夏遄征徂秋。
戾止于舍弟圆处。
辱吾子赠书。
撤函敷纸。
恬神静讽。
龙文阳发。
居然异气射人
凤律雄鸣。
自有奇音震物。
是何词裁清雅。
兴旨奥深。
黄缣白锻吐其文。
玉篆银钩艳其彩。
超超美论
上陵于八十五篇。
婉婉成章。
下该于五十六字。
心灵密会
许予以烟霄鸾凤之交。
景气潜通。
博我以风雨鱼龙之感。
虽曰不敏。
窃所庶几。
下走才不逮于中人。
名谬参于下士
颇亦希达者之陈迹。
慕君子之遗风。
何不勤勤于接贤。
汲汲于结善。
见一才。
庶褰裳千里。
闻一德。
期负笈七州。
而心迹相妨。
竟未之致也。
且仆之于君。
早钦风素。
子未知仆。
载劳翰墨。
同声相应。
可谓知言。
庸讵知哉。
是何言也。
善乎东方生有言曰。
士大夫相知。
何必垂发齐年。
拊手尘游。
仆每览此。
嘉其旨气。
重其达识。
斯可谓之知言矣。
足下博闻强学。
丰才赡思。
以为魏蜀名游。
吴郑奇节。
不独于古。
可生于今。
若高明之礼乐大器。
足并吞于八九。
若下走之瓶筲小才。
岂与言于万一也。
然才器虽不足揆。
风尚或可思齐。
区区之诚。
有望于此耳。
夫黄金之为宝也重矣。
而众或铄之。
白玉之为璞也真矣。
而众或非之。
木秀于林。
堆出于岸者。
卒为风波所击。
材出于众。
行高于人者。
必为时俗所议。
孔宣之德也。
而招毁于武叔
周公之德也。
而见疑于管叔
此古而有之。
子何为怪者。
若吾子之兰薰雪白。
冰清玉润。
变通古今。
识贯终始。
而不免于谗口者。
斯亦可以痛心哉。
然则霜雪增加。
然后知之劲也。
阴阳薄蚀。
然后知日月之明也。
涅而不淄。
磨而不磷者。
此非其效欤。
嗟乎。
王事不遑。
行役无定。
及君降止。
伊余载驰。
庶将自过黄叔度
不意求寻陈仲举
参差不展。
踧踖为劳。
而吾子泛交。
直造余室。
弱季愚者。
因此得闻。
夕饱儒珍。
朝充道味。
南指有资于先觉。
北面顿廓于初蒙。
成人之美。
君子之务也。
遂令齐声五对。
嗣美一枝。
名登甲乙之科。
身预贤良之末。
此非师资之效欤。
仆志尚幽閒。
体业疏放。
自拘文墨。
屡学栖迟。
院草侵阶而不薙。
惜其十步有芳也。
庭树当轩而不徙。
重其一枝可巢也。
素琴委箧。
弦上之声勿取也。
道书盈架。
物外之情足徵也。
此仆之不能忘怀。
聊复尔耳
而子矜余以傲吏。
誇我以高人。
多见其玩人丧德者也。
仆少乏文章。
长微学艺。
缘情体物。
诚所不工。
雕朽砺铅。
有时牵拙。
直将歌其劳事。
岂欲冒彼知音。
而吾子广肆褒扬。
深加提饰。
上揆飞龙之奏。
旁援仪凤之音。
语人必于其伦。
在仆何可至此。
足下德擅宗师。
名推雄伯。
文高积玉。
升学日以照天光。
韵警锵金。
激思风而吹地籁。
至若山柱河官之作。
珠胎鼎气之篇。
并登作者之心。
每讽词人之口。
窃沾馀论。
久已怀音。
重劳赐。
殊深荷戴。
谨当藏之于箧。
书之于绅。
奉以周旋。
期诸永久。
仆自恭承䌽札。
握玩琼章。
笔砚俱焚。
神气都尽。
所以迟回旷日。
俛仰穷年者。
抑由于此矣。
亦将性不好书。
往贤之通论。
言非尽意。
前哲之美谈。
苟意得而言忘。
冀神交而道合耳。
而竟不能以已者。
恐爽无言不酬之美云耳。
相知心期。
要以会面。
景山足下。
勿我弃遗。
敬慎德音。
邀君岁暮耳。
当今六月颇暑。
二时隆赫。
敬想出忠入孝。
自公及私。
养亲以禄。
效官以智。
邕邕然致足乐也。
仆拙于札翰。
行复推遣。
未卜清言。
良深太息。
不具。
崔某白。
荥阳夫人郑氏墓志铭706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夫人讳某。字某
荥阳开封郑氏之女也。有唐银青光禄大夫少詹事博陵侯崔氏之妻。
中大夫中书舍人湜之母也。高祖述祖。
北齐吏部尚书太子太保阳平公。曾祖武叔
北齐洛州刺史中牟公。祖道援。
宋城。父世基
吉阳。故左仆射安吉杜淹
太夫人之外王父也。夫人家世德门。
母氏鼎冑。衣冠礼乐。
耳目所徵。号之诸生
实为女士。先夫人以崔出泰岳之允。
郑祖周王之穆。长源修麓。
比浚联崇。故夫人年十有七。
归于我氏。尽敬爱以安舅姑。
致友穆以谐娣姒。性宽恕。
尚素雅。文而不奢。
约而不陋。故邑号光启
象服是宜。博陵侯更事两朝。
历官序。居必大理
去有遗爱。虽毳衣善听。
得非鸡鸣之弼乎。舍人及三弟长安蓝田左千牛涤。
咸有当代之名。立无过之地。
滋液德教。琢磨礼范。
虽趋庭善禀。得非䦱门之诲乎。
夫乐得好逑。关雎义也。
鞠成众子。鸤鸠仁也。
采蘋采藻。修礼度也。
如山如河。有德容也。
妇礼既成。内则用贞。
母仪乃行。家道以宁。
于是春秋高矣。雅好真谛。
厌斁禅味。减彻珍华。
被服慈衣。捐斥文绣。
总斯偫懿。式是六姻。
故以嗣徽先姑。垂裕来史。
诗所谓邦之媛也。夫人有焉。
皇天难忱。不享偕老。
年六十四。神龙元年十一月九日
遘疾终于洛阳遵化里。其明年二月某日。
葬于富平县之某原。君侯伤神。
诸子衔恤。置铭幽竁。
用存终古。其词曰。
东惟詹府。西望纶闱。
吾夫鹗瞵。吾子鹓飞。
青绶赤茀。鱼轩翟衣。
乔梓搆基。堂堂荣晖。
如何不淑。奄永泉扉。
漠漠元夜。溶溶白日。
百岁之后。同乎此室。
对举抱瓮生判河南东道持斧举抱瓮生或告云矫州科生妄罪不伏) 唐 · 马翊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二
济济以宁。实惟多士。
戋戋所贲。其在旌贤。
且抱瓮之生。代称高尚。
垂竿投钓。宁殊渭水之公。
灌园鬻蔬。不让汉阴之叟。
御史以皇华动俗。骢马生风。
有隐逸而必求。无贤才而不举。
今当所荐。理合其宜。
复有浇薄之夫。淳和讵识。
季孙谗于子路。未损其容。
武叔毁于仲尼。何伤其德。
宁使挂瓢之辈。道以矫时。
饮犊之流。人称为妄。
州司处断。未曰通途。
谤誉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六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
亦各有道。
君子在下位则多谤。
在上位则多誉。
小人在下位则多誉。
在上位则多谤。
何也。
君子宜于上。
不宜于下。
小人宜于下。
不宜于上。
得其宜则誉至。
不得其宜则谤亦至。
此其凡也。
然而君子遭乱世。
不得已而在于上位。
则道必咈于君。
而利必及于人。
由是谤行于上。
而不及于下。
故可杀可辱。
而人犹誉之。
小人遭乱世。
而后得居于上位。
则道必合于君。
而害必及于人。
由是誉行于上。
而不及于下。
故可宠可富。
而人犹谤之。
君子之誉。
非所谓誉也。
其善显焉尔。
小人之谤。
非所谓谤也。
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
岂尽愚而狡也哉。
在上而多誉者。
岂尽仁而智也哉。
其谤且誉者。
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
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
出一庸人之口。
则偫而邮之。
且置于远迩。
莫不以为信也。
岂惟不能褒贬而已。
则又蔽于好恶。
夺于利害。
吾又何从而得之耶。
孔子曰。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
善人者之难见也。
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
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
传之记者叔孙武叔
时之显贵者也。
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
是以在下而必困也。
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
功利及于天下。
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
向之谤之者。
今从而誉之矣。
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
然则闻谤誉于上者。
反而求之可乎。
曰。
是恶可。
无亦徵其所自而已矣。
其所自善人也。
则信之。
不善人也。
则勿信之矣。
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
则已耳。
如有谤誉乎人者。
吾必徵其所自。
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
其有及乎我者。
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
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蹠
吾又安取惧焉。
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
吾又安取荣焉。
知我者之善不善。
非吾果能明之也。
要必自善而已矣。
房州大成殿建炎三年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六、《紫微集》卷三一
国家自崇宁间大兴学校,凡孔子之庙在郡县者,莫不修饰以称上命。
中更多故,于稽古礼文之事少阙,则又例皆倾圮毁折,而不加缮营。
房旧有学,在州城之南西偏。
建炎三年某月,孔子屋坏,几毁神位。
太守王公凛然,乃命都监赵侯更作新庙。
侯乃相地于州治之东,中高而外下,可环之以水,有頖宫之制,遂面势而改筑焉。
以某月日告成。
公乃命故吏张某记之,曰:昔者尧、舜、禹、汤、文、武、孔子,相传一道,所以济天下而泽后世者,不可优劣论也。
然自三代以还,由华夏至于海隅,像而事之,庙而食之者,惟孔子而已。
孔子之道有过于尧、舜、禹、汤、文、武哉?
大抵有尧、舜、禹、汤、文、武之位而行孔子之道易,处孔子之位而行尧、舜、禹、汤、文、武之道难。
方周之衰,王纲解纽,君臣父子之道不绝如线,孔子于此方且奔走于宋、卫、齐、郑之郊,皇皇然既以是而语人,又以是而立教。
虽畏匡厄陈,受辱阳虎、见讥武叔而不悔也。
推本圣人之意,岂有他哉?
惧夫斯道之坠,人伦之变,后世有而不得食之也。
晚归自卫,因鲁史记而作《春秋》,以成一王之法。
赵盾于讨贼,而君臣之义愈严;
责许止以尝药,而父子之恩弥笃。
使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既闇而复张,人伦之大既棼而复理,孔子之力也。
譬犹洪水方割而禹导川浍,黎民阻饥而稷教播种,惟昏垫而后知禹之勤,惟艰食而后知稷之力。
不然,冥亦勤其官而水死者也,而后世不称冥而称禹;
厉山氏之子柱亦为稷者也,而后世不称柱而称稷。
然则生民之奉不于尧、舜、禹、汤、文、武而于孔子者,其以是耶?
生乎孔子之前者,固有人矣;
生乎孔子之后者,亦有人矣。
虞仲、夷逸、长沮桀溺、接舆之徒,方且被发而徉狂,耦耕以自养,隐居以玩世。
数子者,其才未必不足以行孔子之道,其志未必不足以明孔子之教,而皆恝然无意于生民。
向非孔子者出,则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已失其传,人伦之大莫与兴理者矣。
然则孔子之祀,所以跨三代而独光,际海隅而咸事者,岂不宜哉?
然当兹极乱之时,人方废俎豆而事军旅,而小夫之论者方且以孔子之道为不亟于救乱,否者则又自放于山林之间,莫肯以济世导民为意,皆得罪于圣人者也。
而王公区区于此时独时新孔子之祀以示民,有足大者。
孔子作《春秋》,拨乱世反诸正
使世之为士者,苟人人能以孔子之所用心者推以济世导民,则救乱之术,有急于此者乎?
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彼小人而至于难使,则其乱有不可胜言者;
若其易使,顾有犯上而作乱者耶?
余既美王公之举事得化民之本也,而又嘉赵侯之肃给能辅太守以成行化之基也,故乐书其事,而推明孔子之道,所以急于救乱者如此。
问泉途赋836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问泉途。思沈侯也。(原注沈使传师也)余与沈侯同侍禁林。俱守藩翰。出入光宠。垂二十年。君性乐山水。尤好丝竹。良辰美景。不废赏心。常叹人世险艰。多言可畏。固未得尽其所怀也。昔尚子平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未知存亡何如耳。陶靖节亦称人生实难。生如之何。今作赋以问之。
昔我与子。同升玉堂。
回先帝之英盼。被霄汉之辉光。
君耸驾于长沙。余建旆于朱方。
且欲极山水之临泛。尽人生之乐康
谢既好于丝竹。陶亦间于壶觞。
虽爵服之已贵。何忧思之未忘。
宝瑟独奏于门庭。玉颜不畜(一作出)于洞房。
今则逝矣。前荣可伤。
于是托意宵梦。久而乃寐。
问冥昧于故人。求神道之髣髴。
或曰生特在于行乐。死何用于虚谥。
或言唯令名之不泯。非苦节而安致。
彼终古之茫茫。竟斯言之谁是。
又曰君有瑶席。尚可陈兮。
君有清香。尚可焚兮。
昔之艳姬。复得见兮。
昔之哀歌。复得闻兮。
谁为朋友。展戏谑兮。
岂有樽酒。接殷勤兮。
余闻神之清者。上为列星。
德之粹者。复为贤人。
万化转续。如在镕钧。
或寿或夭。或鄙或仁。
亦受气于蛮貊。仍托形于介鳞。
独谗人没于泉下。不得同于物化。
怀君子之素风。方俟命于昊穹。
无乃困武叔而见宏石。迫无极而值充躬。
有明龙而害正。有仪尚之蔽忠。
苟不罹于此患。固无伤于道穷。
八月二十七日 现当代 · 邵祖平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九
至圣文宣王位峨,帮凶统治误人多。
后生嗔见丘轲字,前进欣从马列科。
应向樊迟勤学习,岂因武叔好讥诃。
分田负耒今望鲁,一个龟山叹奈何孔圣龟山操》:「我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诡词 清末民国初 · 黄人
土阶茅茨,许由逃之。
璇室瑶台,征诛兵来。
孔子绝粮,子贡赁殖。
武叔誉青,嫌蓝无色。
朝歌散财壶浆迎,齐桓鱼盐称。
盟主十万贯,神通五百万。
列卿无财,不可以为悦,断章取义殊动听。
鸾凤憔悴,青蚨为瑞。
伦常败坏,家兄自贵。
郊社何灵,有神罚锾不问贫无罪。
请君一登铜山颠,鸡犬生天。
嫫厉争妍,盗蹠长年。
盲聋变娄旷,蹻蹠呼圣贤。
楦麟土狗才如仙,君不见中规中矩方圆象,偌大乾坤尺一钱。
孔子 北宋 · 王安石
 押豪韵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张本作岂)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
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辩谤文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五、《方舟集》卷一八
名者谤之根,名立则谤立,根立则枝叶蕃矣。
且我者人之敌也,以我敌人,有胜不胜,而爱憎之心生,爱憎生则毁誉立。
夫以天下公议,彼众我寡,宁有尽知之人?
一人知而誉之,以幸区区之名,名未必是,谤毁随之;
谤根一萌,知者且众,众则枝叶衮衮有不胜其
如是,则公议果何恃?
既曰公议,容或有可恃之理,然君子不以为可恃;
然终以为恃者,向使果以名得谤,公议果然无所恃,虽圣贤毕世以至千万世,且不获为全人,况下流众恶之易集哉!
孔子毁于武叔,累然丧家狗耳,孟子沮于臧仓,从者窃履耳。
圣贤行道得谤,果不能全名,君子于此不免,权其得名得谤、荣辱轻重,宁辞其名以执谗慝之口而免其谤,何也?
以天下后世公议之果可恃也。
然可恃与不可恃尚何恤,唯力于行道,以待其天者定,自然谤不待辩而自白也
且谤之立也,君子乎,小人乎?
君子知必无谤,使出君子则君子亦小人,使出小人则似不必辩。
而天之爱道久矣,道者天所靳,我先得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又从而畀之。
我之所恃者,岂惟公议之果可恃,恃其道之自天。
天既爱吾道,与尧、舜、文、武、周公、孔子在天之灵,何忍郁郁俾行道君子久此蒙污名之谤!
然谤在他人尚有可辩者。
曾参杀人,我则以孝;
陈平盗嫂,我则非淫;
颜含被劾,我则以悌;
不疑窃金,我则非盗。
况乎所负如九鼎,如万钧,自重自爱,肯俯首一介以名易谤哉!
可生可杀,可祸可福,吾道初不损益,计是皆天也。
借曰少忍以待其天者定,君子曰诺,作《辩谤》。
方舟子向坐西曹,吏驰曰:「谤闻乎」?
曰:「闻」。
「辩乎」?
曰:「乌用辩?
疾乎如风过河,不见其迹;
迅乎如雷震山,不睹其形。
如尘如冥,如注如倾,阴用其晦,阳用其明,芒乎芴乎,夫又其谁与听」?
吏曰:「然则盍归乎」?
曰:「归哉」!
吏请买舟望潮门岸下。
舟具,乃卜日奉母,束书负琴,登舟驾帆,倚篙举酒,酹江神而祝之曰:「万里招客,挈家宦寓。
无最可书,有大逋负。
天子贷而不诛,赫震霆乎含怒。
牵百丈以溯天,舟飘飘而逐去。
三峡于参星,棹五湖之烟雨。
尚有神之来格,渺莫知其死所」。
祝未毕,舟师进曰:「舟楫有神,神各有司,濆怒渤涌而羊角用触,澎湃突沸而狼牙吐威。
蜀鬼蜀巫,请易祝诵」。
方舟子叹曰:「吾知之矣,是谤鬼也,素名有闻。
吴鬼则子胥之忠魄,楚鬼则屈平之义魂。
负石之鬼,勃勃不遇;
捉月之鬼,聒聒申冤。
其他则道路之鬼为疠,寒热之鬼为瘟,乘狐作媚,因豕见形,吾知其名。
是琐琐屑屑,又乌足论?
吾将列谤鬼名仰干帝阍,帝既许我矣。
且我之伏膺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六经之道,我之率履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文。
鬼不即去,宁可复言!
汝神乎,则周公之秩神有礼,荜路蓝缕不在此秩也;
汝鬼乎,则我孔子之祭鬼有法,鶢鶋海鸟不在此祭也。
可荐则荐,我则不亵行潦蘋芷之味;
可享则享,我则不谄苾芬馨香之达。
夫如是,鬼可以已乎?
鬼之情状伏羲可以知,鬼之面目诗人可以察。
其乘车为宠耶,则睽之弧可以射;
以阴方为拒耶,则震之戈可以伐。
伯有之醉窟,鬼何足凭?
如实沈之食俎,鬼何必窃?
且鬼以谤人为职,则亦鬼之细细者耳。
凶如𣧑,武如虎,媚如魅,苦如蛊,吾皆知之。
吾将使十二恶神自甲已下,禀帝命以数汝执汝,斩汝斮汝,折干拉胁,抽肠磔膂,用鬼肉以备十二神之朝脯,顾不可耶!
于是鬼魅者戒徒出门,以返其尧所封之故乡,魑魅魍魉四裔之地是也。
背汗者喘,流眄者泪,婴婴者声,呀呀者气,愿益卮酒,请命贳死,从此逝矣」。
舟师语塞。
方舟子酹地,一笑遣之曰:「所不汝恕,有如白水」!
叶南仲 南宋 · 杨冠卿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畴昔丈人行,典型诗礼家。
刚方排武叔,词赋敌张华
造膝陈经济,凝旒屡叹嘉。
他年想遗烈,拊髀谅兴嗟。